PLM構成五要素
 
*管理下的新產品研發流程(Disciplined Development Process)
1.確立每個層級的目的,並為各目的設下閘道。新產品研發流程中的各階段分為「創造產品構想」、「產品企畫檢討評估」、「產品企畫詳細化」、「產品設計與研發」、「生產」及「產品上市」。
2.必須在事前決定決策閘道中的決策管理者:誰有資格開啟閘道、讓程序進入下一個階段
3.建構貫通新產品研發流程。「將新產品由一個階段引導致下一個階段」的產品專案經理,或是以跨越功能方式管理的組織。
 
*產品及技術策略(Product & Technology Strategy)
1.由技術的困難度、投資報酬率等觀點,藉由「產品組合」來決定產品的定位及投注資源的優先順序是不可或缺。
2.「選擇與集中」、「產品但出市場決策」
*資源管理(Resource Management)
1.產品的企畫到上市,如何有效地分配產品生命週期的資源,這不僅對於產品研發的品質,甚至於對上市的前置時間(Lead Time)也有很大影響。
 
*績效評量指標(Performance Measures)
1.為了實施成效而設定「績效評量指標」,並時時監控這些指標。
2.意識「時間報酬率、費用報酬率」:可將新產品研發對於銷售額有何貢獻、來決定業績評量及工作報酬,以提升人員積極度
3.流程效率指標及產品績效評量指標與公司整體的策略指標連結,形成獎酬與業績評量指標互相配合狀態。
 
*活用IT技術(Information Technology Enablers)
1.資料庫需共享、資訊平等
2.功能的完備度
 
PLM帶來的成效
 *提升企業價值
1.評量企業價值EVATM
2.增加稅後盈餘(NOPAT)、縮減資金調度費用(=營運資金*資金成本)
3.縮減成本、提升投注資金的周轉率、提升資產回收率
4.引進SCM,藉由將庫存金額、賒賣/賒購其間造成的周轉金,與投入資本直接聯繫在一起
5.為了增加營業額/利潤,以提高顧客滿意度為目標,採取縮減缺貨率及提高如期交貨率
6.主因:上市速度加快(新產品研發期的縮短)及新產品的量產、反應顧客需求而使顧客滿意度增加
7.由產品企畫、設計研發階段到終止販售這段期間的生命週期管理,提高設計、研發階段的業務效率,並且與成本企畫(目標成本)相配合來抑制成本
8.與生命週期相呼應的產品淡出決策,抑止了不需要、無效率的販賣促銷活動,因而確保了生命週期整體的獲利
 
*改變員工的觀念及行動法則
1.避免自我催眠、自我滿足,暢銷不等於獲利
2.藉PLM達成產品生命週期成本管理、產品企畫、設計相關計畫時間表管理。
3.藉由使用生命週期將成本效益與初期預算的對比,可以預防研發期間中研究預算的超支,以及上市後促銷費用不足等。
4.獲利!
5.在早期就整理出不合期望的研發專案,並有效地使用研發相關的物理性資源,及工程師等人力資源
6.因成本企畫順利進行,在零件調度期的零件選擇時,根據整體利潤,有可能使零件成本降低。
7.當產品暢銷時,當初所預定的零件缺貨,在比較機會損失額與替大零件成本後,便可做出正確的零件調度選擇。
8.經營階層由研發階段開始「即便會使原價有些許上漲、也必須提高顧客滿意度以增加營業額」
9.「研發期間縮短,儘早將產品上市,將多餘的成本用在產品認知的促銷及售後服務的充實化,並基於顧客建議不斷地改良產品,得到比競爭產品更多的市場佔有率」
10.以總計的產品生命週期成本(預測期、業績值)為基礎來決策。因能掌握成本資訊、顧客資訊,而得以提升判斷的精確度。
 
*改變企業本質
 1.「藉由產品生命週期縮減流程管理成本」、「縮減庫存」、「縮減製造成本」等業務面
2.「提高競爭力」、「提高顧客忠誠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凌 于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