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f. Ernst G. Frankel對於課程內容之規畫,主要是針對具有經驗之專案管理人,提供專案管理人較先進及完整的專案管理資訊,包含專案的內容、執行、方法、技術及經濟性,以及影響專案執行的因素。全部課程約可分為四個主題,分別為專案管理的內容、專案管理的執行、發展計畫的管理及專案管理的環境因素。

課程首先簡述專案管理的內涵,包括專案的範圍、種類及發展,並解釋專案的形成、特性及影響因素,再來介紹專案的組成及結構性。由於專案組織常為臨時性,且會隨著時間改變,因此專案組織的形成應以工作特性為主,而不受專案外之階級所影響,並且須避免專案運作受人員調動的影響。對於專案執行流程而言,其順序與專案大小並無直接關係,步驟依序為專案需求的確認、專案的執行至專案的完成,惟其作業項目則具有許多變異性。另外,一個有效的專案管理方案常須依規劃流程逐步評估各個作業項目,每個項目應都有許多替代案,如果所有替代案均無法得到較理想的結果,則維持原有工作項目,這個重要作業步驟稱為Do-Nothing Alternative

對於專案管理的職責(Project management functions)主要在於有效地應用時間及預算去滿足專案的需求,並在維持一定品質範圍內去完成專案的目的,其間包含專案的規劃、具有機動性與積極性專案團隊的組成及專案的實現。第一個主題的結束前亦提到採購(Procurement)及協調(Negotiation),採購為專案管理的最基本責任,採購的型式有很多種,可為統包,也可分包,由於採購方式會影響預算、時程及成效,故須規範有效的採購流程於合約中。另外,考量專案執行期間因意見不同而產生爭執將是無法避免,如何經由協調機制化解爭執,進而達到共識亦是專案管理目的的一部分。一般而言,成功的協調常是能快速的解決爭執點,並且使所有參與者皆能認為自己是贏家。

專案管理課程的第二個主題主要敘述專案管理的步驟及方法,首先提及專案的起源可能來自於一個簡單的想法、一種需求或政府政策,也可能是突發奇想,但專案的形成與選擇應須依其需求而定,不可有偏見及私心,並且在執行專案之前,可行性的研究是不可或缺的,其研究須同時包含專業的評估及未來科技的預測,以避免所採用方法因專案執行時間過長而不切實際。Prof. Frankel引用一個正在施工的工程案例來說明專案形成的重要性,案例為美國麻州的交通改建計畫『Big Dig Project』,該計畫於1991年開工,預算約3億美金,預計於1997年前完成。然而截至目前為止,該計畫已耗費約12億美金,完工日期修訂為2004年。由於該計畫施工動線穿越波士頓市區,工期一直展延已造成百姓相當程度的反彈,又預算不斷地膨漲已引起聯邦政府的關注,準備凍結對該計畫的補助。Prof. Frankel分析該計畫在管理上有兩個嚴重錯誤,首先是計畫的形成受政治所左右,並未就計畫本身需求做最佳選擇,其次是計畫擬訂不夠彈性,且沒有隨時進行風險管理,因此造成時間及預算皆浪費在處理施工所遭遇的問題上。

Big Dig Project可知風險管理的重要性,但這一點卻常常被管理者所忽略。以往為簡化專案擬訂的過程,最佳化的評估常常只是在時間、預算及品質之間作分析及交換,然而這對於較具有規模之專案規劃是不足夠的,為確認預算及工期之適用性,風險管理是必備的,風險管理包含有風險因素的確認、風險的分析與量化及風險的轉移。Prof. Frankel提到印尼的一個工程案例,該計畫是由世界銀行資助,而Prof. Frankel為世界銀行所聘請的管理顧問,因此需要對該計畫進行定期評估。該計畫進行期間,全球正值金融風暴,印尼幣值變動非常大,為避免因印尼幣貶值影響工程進行,Prof. Frankel建議印尼政府購買金融期貨(Futures),以轉移印尼幣貶值的風險。

專案可行性的評估(Project appraisal)須事先設定標準,標準須依據專案需求而定,並可轉化成數量型因素或質量型因素,如財務、經濟及品質等項目,以利於專案的選擇。一般而言,參加評估的方案約26個較適當,這與專案大小有關。經由可行性研究後進行評估,再選擇適當方案進行細部規劃設計。而後付諸於實施。一如前述,專案的評估須以需求為標的,不可偏心或定見,同時評估各項因素時須考量風險的影響。而其前置作業可行性研究的範圍應儘可能含蓋所有可能的方案,甚至一些技術已臻成熟,但不曾被採用過。由於方案可能很多,考量因素也很複雜,一般而言,要作出最佳決定並不容易。現階段針對較複雜的問題,可利用階級性結構(Hierachical Structure)的概念,將問題分離成為幾個層級的影響因素,而後依據每個因素的權重計算出最佳方案。

 

對於專案規劃管理的方法,Prof. Frankel說明幾個現階段較常被採用的模式,如要徑法(Critical path methodCPM)及計畫評核術(Program evaluation research taskPERT),以及未來的應用趨勢,如圖形評核術(Graphical evaluation and review techniqueGERT)及SLAMⅡ模擬法。CPMPERT方法發展於六○年代,目前已成為最常用之管理工具,CPM的優點在於方法簡易有效,可清楚地描述專案的內容,進而達到管理的目的,除此之外,亦可協助人力的管控及資源的分配,如圖一所示。其缺點則在於並不適用於所有專案及有太多的假設條件,同時無法評估專案的可

行性。PERTCPM之差異則在於前者除了考量各作業項目之邏輯關係外,亦導入作業項目之不確定性,針對作業項目所需時間的不確定性,以機率觀念加以考量,如圖二所示,計算專案可能完成時間,作為評估如期完工之可能性。其優缺點與CPM方法約略相同,唯作業要徑不易判斷。

GERT主要是針對CPMPERT模式的缺點,導入條件因素,即決策的觀念,結合PERT及決策樹的特性,對專案的不確定性有較合理的描述。GERT模式除了擁有PERT模式的優點外,其網圖允許迴路的存在,可增加網圖的功能。另外,其作業時間的機率分配模式涵蓋較廣,使GERT模式在理論上較嚴謹,在網圖節點定義上,GERT可有較多重選擇,以符合作業項目不確性的特性,如圖三所示。GERT模式分析常採SLAMⅡ模擬法,SLAMⅡ是一種以FORTRAN語言為基礎的分析程式,它可以模擬GERT模式的特性。

最後,Prof. Frankel提到如何評估專案的成效,專案的預期成果常可轉化為成本(Cost)及效益(Benefit),如此則可利用適當方法進行分析。然成本及效益均包含財務(Financial)及經濟(Economic)兩個層面,其項目又與專案性質有關,並不容易確認。一般而言,成本包含直接成本與間接成本、實際成本與虛擬成本、可量化成本與不可量化成本、數量型成本與質量型成本等;效益除了收入外,也包含直接效益與間接效益、實際效益與虛擬效益、數量型效益與質量型效益等。成本與效益分析的目的主要在於經由成本與效益的交換,進而確認專案的可行性。分析一般是決定成本與效益在財務與經濟兩方面的成效,較常被採用之分析方法有Net present valueInternal rate of returnBenefit/Cost ratioPayback period等。為確保財務分析的可靠性,財務的評估須廣泛及完整,且須進行風險評估及轉移或分擔風險,尤其是在國際匯率波動劇烈期間。

課程結束前,Prof. Frankel提到專案的管理與執行時須重視風險因素,然而風險主要來自於許多的不確定因素,如何定義不確性的範圍及型式常是專案管理所需克服的問題。

 

49_3photo5圖一

49_3photo6圖二

49_3photo7圖三

他人心得:

  • 風險的管理
  • 雖說要徑法可清楚描述專案內容及要徑所在,但卻無法評估專案如期完工的可能性,以致於對於承包商所提之施工網圖只能判斷其規劃是否合理,卻無法掌握其風險程度,進而判讀該規劃是否為最佳方案。
  • 另有已發展近30年的計畫評核術(PERT)及較新的圖形評核術(GERT)。不同於要徑法,這兩種方法均考慮作業時間的不確定因素,因此除了可計算專案的完成時間,並且可提供如期完成的機率,進一步評估專案的可行性。相對於計劃評核術,圖形評核術在專案管理的執行上又更加嚴謹,不只在作業時間機率分配採用較多種分配模式,同時考量專案架構上的不確定因素,使得專案在執行路徑上具有選擇性,並允許網圖迴路存在,可進行回饋作業,此特性將大大的增加專案的彈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凌 于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