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文摘:http://www.yumau.com/book.php

在感性工學這個全新的領域,如何測定人類天生感官能力,就成了首要發展的技術,這樣的技術稱之為「官能檢查」或「官能測定」,目前大致可區分為兩類:

一、外在生理感覺量測定

對於人類生理的「感覺量」測定,原本在生理學即有對視覺、聽覺、觸覺、痛覺、溫覺、味覺、嗅覺、肌肉感覺、平衡感、時間感等等各自對應的測量技術。人們能夠感覺到的最小量稱之為「刺激閾」,最小差則稱之為其「辨別閾」。此外,感覺量中的舒適性(amenity),與人體生理變化量,理論上相當程度能視為一致。將人們受到外在刺激後,透過測量生理反應值變化,如血壓、呼吸、心跳,肌電圖,腎上腺素分泌,排汗等,將這些數值轉化為舒適性的值,這些測定方法與技術,基本上都是透過測定人體外在的生理變化來推導。

二、內在心理感受量測定

由於外在感覺量的測量,有其一定的限制,相對於此,另一方式是測量內在感受。受測者接受不同程度的外在刺激後,以問卷方式使其陳述感受,最典型的方法便是語意差異法,將此視同為感受量,再利用多次元尺度、圖形理論(Graph Theory)將其構造化,或是用多變量分析、模糊推論(Fuzzy Reasoning)等統計解析技術,將人的感性資訊轉變成定量的數據,即能將內在的感性資訊定量化。

感性工學的應用不僅能幫助設計者了解使用者的感受和需求,對於設計元素的掌握與運用,也有指標性的作用。抽象的心理感受往往是設計中最難以溝通與塑造的,但也是最重要的元素之一,在目前物質豐富、消費發達的世界中,使用者需要的不只是物質滿足,而是進一步的心靈享受,感性工學可針對使用者共同感受,進行量化與具體化的實踐,將整體設計的完成度提升到更高的境界。

quoted from:http://www.iosh.gov.tw/data/f2/sp66-7.htm

感性工學

   
       感性工學(Kansei Engineering),是由日本學者Nagamachi所提出,是一種以消費者導向為基礎的新產品開發技術,其中感性(Kansei)是一個日本詞彙,原意為對於某一個產品所產生的心裡感覺與意象。當消費者購買產品時,在他們心中一定有一些感覺意象來選擇商品,如堅固的、豪華的與亮麗的等,感性工學技術便是將消費者需求的感覺意象轉化在新產品上的技術。Nagamachi將感性工學定義為:「將消費者對於產品所產生的感覺或意象予以轉化成設計要素之技術」(Nagamachi 1995)。

      感性工學的目的在於根據消費者的感覺需求來生產新產品,因此有四個要點是它所關切的:
(1)如何透過人因及心理的估算以掌握消費者對於產品的感覺;
(2)如何透過消費者的感性以找出產品的設計特徵;
(3)如何建立一套人因技術的感性工學;
(4)如何隨著社會的變遷及消費者的偏好趨勢以修正產品設計的方向。

      感性工學方法有三種形式:類型一—從0到N個類別的範疇分類法、類型二—使用電腦系統與類型三—應用數學模式。

類型一:階層化範疇分類法
       此範疇分類法是指一件產品的感性範疇向下拆解展開(Break Down)成樹狀結構來得到設計細節部分。從0階開始,漸次向下拆解展開成清晰且具有意義的子概念,如一階、二階、…到第N階,直到能夠得到細部設計的詳細說明為止。

      關於本方法的應用,可以從日本馬自達汽車公司所開發名為Miyata的新車來看。關於Miyata,零階概念被拆解成四個一階的子概念:分別是親密感、操縱感、速度感以及溝通性四個部分。其中親密感意謂者與車體親密地搭配以及車體內部空間的大小適中。在這個子概念上,研發團隊訂定了適當的車長。假如研發團隊無法從某一階得到設計細節部分,將利用此方法繼續往下拆解,直到獲得詳細的設計細部為止。

類型二:感性工學電腦系統
       感性工學類型二是一套利用電腦輔助的感性工學系統,感性工學系統(KES)是一套以專家系統來轉換消費者感覺意象成為設計細部要素的電腦化系統,其中包含了以下四套資料庫。

(1)感性資料庫(Kansei Database)
        感性詞彙(Kansei Words)是從與銷售員對話或者來自於專業雜誌所得到的形容詞詞彙,用以代表消費者對於產品的感覺。開始有數百個詞彙被挑選出來,再從其中縮減為約一百個足以代表消費者對於產品感覺的相關詞彙,透過SD尺度的建立與評估,並以因素分析法(Factor Analysis)分析評估的資料。從因素分析法中所得到的結果乃所謂的感性詞彙語意空間(Meaning Space),再將這些結果輸入系統,建構感性詞彙資料庫。

(2)意象資料庫(Image Database)
        從SD法評估後所獲得之結果的第二步分析是採用Hayashi數量化一類(Hayashi’s Quantitative Theory Type Ⅰ),這是一個對數量資料作多元迴歸分析(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的方法。透過這個分析,我們能夠得到一系列介於感性詞彙與設計要素間的統計關聯性,因此,我們可以針對某一感性詞彙來得到有助於設計細節部分的元件。假如消費者想要一個「華麗的」產品,這個形容詞詞彙在感性工學系統中便會產生相對應的設計細節部分。這些資料即是建構意象資料庫與尺度庫的內容。

(3)知識庫(Knowledge Database)
        知識庫包含了所需的尺度來決定與感性詞彙高度相關的設計元件,這些尺度來自於數量化理論以及其他一些色彩原理所計算的結果。

(4)設計與色彩資料庫(Design and Color Database)
        系統中的設計細節部分分別被放在造形設計資料庫(Form Design Database)以及色彩資料庫(Color Database)之中,包括設計方向的所有設計細節部分均能夠與每個感性詞彙關聯成一個完整型態。

類型三:感性工學數學模式
       數學模式是在不考慮尺度庫前提下所建構的,這套模式能夠從感性詞彙中得到人因的結果。在計算過程中,數學模式意味著它是扮演與尺度庫同樣角色的一種邏輯。Fukushima和他的同事嘗試設計智慧型的彩色印表機以列印出更佳的彩色圖片。首先他們擬定一個實驗設計以感性SD尺度來評估不同女孩臉部顏色,這個SD尺度包含了如「漂亮的」、「美觀的」臉部顏色等感性詞彙,其中所評估的色彩個別分類成色相、明度與彩度,以表示在一個三角模糊歸屬函數(triangle fuzzy membership function)中。歸屬函數所產生的結果在智慧型彩色印表機的CPU內運作,能夠透過複雜的色彩分析程序得到更漂亮的彩色圖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凌 于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