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力、死亡與大學: 蘋果執行長賈伯斯的人生三堂課

今天,很榮幸來到全球第一流大學的畢業典禮。沒從大學畢業,老實說,這是離大學畢業最近的一刻。今天只說三個故事,不談大道理,就這三個故事。

第一個故事,是人生的點點滴滴如何串在一塊。

在里德學院念了六個月就辦休學了。退學前,一共休學十八個月。為什麼休學

故事出生前談起。的親生母親是大學研究生,年輕的未婚媽媽,她打算讓別人收養,更相信應該讓擁有大學學歷的夫婦收養出生時,她就準備由一對律師夫婦收養。但這對夫妻最後一刻反悔了,他們想女孩。所以在等待收養名單上的一對夫妻,在半夜裡接到一通電話,問他們:「有一個意外出生的男孩,你們認養他嗎?」他們說:「當然。」

後來的生母發現,現在的媽媽從來沒有大學畢業,現在的爸爸則連高中畢業也沒有,她拒絕在認養文件上簽名同意。直到幾個月後,的養父母同意將來一定讓上大學,她才軟化態度。

十七年後,真的上大學了。但無知地選一所學費幾乎跟史丹佛一樣貴的學校。

的藍領階級父母,把所有的存款都花在的學費。六個月後,看不出念大學的價值到底在哪裡。那時候,不知道這輩子幹什麼,也不知道念大學能對我有什麼幫助,而且為了讀大學,花光父母畢生的積蓄,決定休學,相信船到橋頭自然直。

在那時候,這是個讓人害怕的決定;但現在來看,卻是這輩子下過最好的決定之一。休學後,再也不上無趣的必修課,直接聽愛的課。只是這一點兒也不浪漫。沒有宿舍,得睡在朋友家的地板,靠回收可樂瓶罐的五先令填飽肚子,到了星期天晚上走七哩遠的路,繞去印度教的 Hare Krishna 神廟吃頓大餐。但那時追尋的興趣,現在看來都成了無價之寶。

比如說,里德學院擁有幾乎是全國最好的英文書法課程〈caligraphy instruction〉。校園裡的海報、教室抽屜的標籤,都是美麗的手寫字。休學去學書法了,學了serif 與san serif 字體,學會在不同字母的組合間變更字間距,學到活版印刷偉大的地方。書法的歷史與藝術,是科學文明無法取代的,令深深著迷。

從沒想過這些字,會在將來影響的人生。但十年以後,當我設計第一台麥金塔電腦,腦袋浮想當時所學的東西,把這些字體都放進了麥金塔裡,這是第一台能印出漂亮字體的電腦。如果沒愛上書法課,麥金塔就不會有這麼多變化的字體。

後來Windows〈視窗作業系統〉抄襲了麥金塔,如果當年沒這樣做,大概世界上的電腦都不會有這些東西,印不出我們現在看到的美麗字體了。當然,當年還在學寫字時,是不可能把這些點點滴滴先串在一起,但是十年後回顧,一切就自然、清楚地發生了。

得強調,你不能先把這些人生點滴兜在一塊;惟有將來回顧時,你才會明白這些點點滴滴是怎麼串聯的。你得相信現在體會的一切,未來多少會連接在一塊。你得信任某個東西,直覺、命運,或是因果也好。這種作法從來沒讓失望,更豐富了的生命。

第二個故事,是愛與失去。

很幸運,年輕時就知道自己愛做什麼。二十歲時,跟沃茲一起在我家的車庫開創了蘋果電腦。咱們拚了老命工作,蘋果十年內從一間車庫、兩個年輕小夥子,擴展為一家員工超過四千人、二十億美元營業額的公司。在此前一年,我們推出了最棒的作品——麥金塔,而就在踏入人生的第三十個年頭,結果是被開除了。

自己創辦的公司,怎麼會開除自己?好吧,當蘋果電腦日益擴大,聘請一位在經營上頗有才華的傢伙,他在頭幾年確實也幹得不錯。但我們對願景有很不同的想法,鬧到分道揚鑣;董事會站在他那邊,炒了魷魚,還公開把請出公司。整個生活重心的東西頓時消失了,完全不知所措。

在這幾個月裡,實在不知該如何是好,更覺得令企業界前輩失望了:他們傳給的接力棒,掉了。找了創辦HP的派克(David Packard)、創辦英特爾的諾宜斯(Bob Noyce),跟他們說把事情搞砸了,甚至想離開矽谷。但的想法逐漸變了,發現仍然愛著曾做過的事業,在蘋果的日子一點兒也沒有改變愛的事。即使人們否定,可是還是愛做那些事情,所以決定從頭來過。

那時候不知道,但現在回過頭看,蘋果開除卻是人生最好的經歷。從頭來過的輕鬆替代了成功的沉重,釋放了,讓自由自在進入這輩子最有創意的年代。

接著的五年,創辦了NeXT,又開了皮克斯,也墜入了情網。皮克斯製作世上第一部全電腦動畫電影《玩具總動員》,現在已是全球最成功的動畫公司。接著的人生大轉彎,蘋果購併了NeXT,重回了蘋果,而NeXT發展的技術更成為反敗為勝的關鍵。同時間,也有了幸福的家庭。

敢打包票,蘋果沒開除的話,這些事絕不會發生。這是帖苦藥,可是需要這個苦。人生有時就像掉了塊磚頭砸到你,但不要失去信心。你得找到你的最愛,工作是如此,愛情也是如此。

第三個故事是死亡。

十七歲時讀到的一則格言影響了:「把每一天都當成生命中的最後一天,你終會找到人生的方向。」過去三十三年,每天早上都會攬鏡自問:「如果今天是人生的最後一天,那做些什麼?」當我多天都得到「沒事做」的答案,該改變了。

提醒自己快死了,是在判斷重大決定時,最重要的工具。因為幾乎每件事,所有外界期望、所有名譽、所有對困窘或失敗的恐懼,在面對死亡時,全都消失了,只有最重要的東西才會留下。用死亡提醒自己,是避免陷入害怕失去的欲望陷阱,最好的方法。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為什麼不順心而為。

一年前,被判定得了癌症。早上七點半做斷層掃描時,發現胰臟裡出現腫瘤,甚至不知道胰臟是用來做什麼的。醫生告訴,幾乎確定是不治之症,大概活不過三到六個月了。醫生回家,好好跟家人相聚,醫生面對臨終病人總是這樣說。這代表你得在幾個月內,把將來十年想跟小孩說的話講完,你真的得說再見了。

滿腦子都是這個判死刑的診斷。到了晚上做了一次切片,內視鏡從喉嚨伸進胃再到腸子,還插了根針到胰臟取出腫瘤細胞。打了鎮靜劑後不省人事,但是太太陪著,看著醫生檢查。她跟我說,當醫生查看癌細胞後喜極而泣,因為那是非常少見的胰臟癌,可以用外科手術切除。現在完全康復了。

那是最靠近死神的一刻,希望也是未來幾十年最接近的一次。徘徊死亡關卡後,告訴大家:沒有人想死,即使那些想上天堂的人,也想活著上天堂。但死亡是我們共同終點,沒人逃得過。死,更是生命最偉大的發明,是送舊迎新、傳承生命的媒介。現在新生代是你們,但不久的將來,你們也會年華老去,離開人生的舞台。抱歉形容得這麼戲劇化,但這是真的。

生命短暫,不要浪費時間活在別人的陰影裡;不要被教條所惑,盲從教條等於活在別人的思考;不要讓他人的噪音壓過自己的心聲。最重要的,有勇氣跟著自己的內心與直覺。

求知若渴,虛心若愚。總是以此期許自己。現在你們畢業了,也以此期許你們:求知若渴,虛心若愚。

非常謝謝大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凌 于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