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台銘承認鴻海沒有品牌,但人才、速度、成本、品質是鴻海品牌四大競爭利器,而其中人才是排第一位。

  不過更重要的是,老闆敢給,更敢要求員工。鴻海連續十一年每年三○%的成長,並非憑空而來。

  「報告董事長,我出到歐洲的貨出了問題,我要親自去解決,」一名主管向郭台銘緊急通報,而郭台銘一方面點頭贊許主管到第一線解決問題的決心,也同時明白告訴他:「機票錢你要自己出。」

這也說明了郭台銘賞罰分明的一面,「我發獎金的時侯,就是我裁人的時侯!」這是郭台銘留下另一句用人的名言,因為有賞也有罰,「總不能公司開始賠錢的時侯,才開始裁員吧!」郭台銘強調。

  會用——讓人才掏心掏肺效忠

  如果說科技業中,「人才」和「技術」是一體兩面,鴻海集團在國內、美國、日本至今共取得超過一萬一千件專利權,是鴻海可以穩做全球最大電腦連接器供應商的關鍵,也說明了鴻海霸業背後人才之紮實。

  為了實踐全球化的布局和野心,郭台銘不惜重金買人,但卻不迷信專家,是郭台銘用人最特別之處。「走出實驗室就沒有高科技,只有執行的紀律,」郭台銘強調,一個能夠適應創新與變革環境的人才,也必須具備「負責任、肯學習、勤動手、不怕錯、守紀律、重團結」的六大條件(詳見用人鐵則五十條)。
  關鍵在於「以身作則」的力量。除了「賞罰分明」是郭台銘刻意樹立分辨是非對錯的企業價值觀之外,「以身作則」也是郭台銘帶領員工重要的方法之一,郭台銘強調「以身做則」不是事必躬親、不是事事要管,而是身先士卒、一馬當先。他更要求員工不分層級,一起投入研究創新、挑戰困難,這點和西方管理學強調的「分工授權」不太相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凌 于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